新疆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民族团结的教育之桥
作者:雪舞Veil
写作文网 xiezuowen.net
如今,在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后,许多学生成为了父母、邻居的生活小帮手和翻译员。当地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积极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并选择外出务工以增加收入。
谈及近年来的变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的校长库尔班·尼亚孜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多年来,他自掏腰包,在家乡创办了一所民办国家通用语言小学。他的努力在2016年得到了回报,学生穆萨图尔贡成为了乌什县首位考入清华大学的学生,这让他感到无比自豪。
"我深深体会到,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当语言通了,文化也就通了。这样,少数民族群众就能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库尔班·尼亚孜如是说。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而文化认同则是民族团结的根本来源。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包含在这一认同之中。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全民学习和使用,是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前提。
近年来,随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各地各族群众不仅提升了个人交流能力,还拓宽了获取现代知识和信息的渠道,生活便利程度显著提高。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中西部12个省(市、区)共举办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培训教师46.3万人次,青壮年劳动力195.8万人次,基层干部21.3万人次。
今年6月30日,由全国少数民族代表组成的参观团来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集体参观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在介绍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就的展板前,来自四川凉山州的彝族同胞吉色方森停下脚步仔细观看。他表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举,在维护民族平等团结和推动民族地区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