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意识与社会秩序
作者:吉祥JiXiang
写作文网 xiezuowen.net
在当今社会中,每个人都听说过要树立规则意识的重要性。然而,在我看来,这种意识的确立离不开合理规则的先行设立。就像一个游戏,如果没有明确的规则和负责执行规则的"裁判",人们又怎么可能具备遵守规则的意识呢?人的思想觉悟,并不会凭空产生,而是在客观存在的规则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提及中国式过马路,这已经成为众人皆知的现象。很多人看到外国人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时不禁感叹,同时也认同中国人缺乏规则意识的说法。但很少有人思考:为什么外国人能够做到不闯红灯?其原因之一,在于他们国家对闯红灯行为制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正是这种制度的存在,让"不闯红灯"逐渐内化为一种习惯。
反观国外的经验,许多成功的规则和制度都值得借鉴。例如英国治理雾霾问题,就给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面对严重的空气污染,英国于1968年出台了《清洁空气法案》,并通过一系列严格措施加以执行:关停燃煤企业、限制工业燃料含硫量等。这些刚性政策的实施,有效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到1980年时,伦敦的雾霾天数已经大幅减少。
相比之下,我国环境治理仍面临诸多难题。一些企业被要求整改后又死灰复燃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固然与人们规则意识淡薄有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现有规则体系中存在漏洞、执行标准不够明晰以及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没有完善规则和严格执行作为保障,又凭什么奢望人们能够真正树立规则意识?
值得欣慰的是,我国在这方面的改进工作已经取得了可喜进展。例如,很多场所的控烟标识不再形同虚设,一些餐厅开始配备专兼职监督员;地铁站内"让"字标识的出现,带动了乘客有序候车的习惯养成。
这些变化表明,随着规则体系逐步完善和执行力度不断加强,规则意识已经在人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可以预见,伴随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和监管措施的有效实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遵守规则将成为绝大多数人的自发行为。因为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则设计和严格有效的执行机制,才能让规则意识真正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