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百年孤独》有感


作者:青玉案前1

写作文网 xiezuowen.net


记得半月前,在研读余华作品时,偶然获悉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便心向往之。几经周折,终于觅得电子版,藏于手机之中。

《活着》与《百年孤独》同属质朴文字类作品,不事雕饰,无甚警世名言,唯求以平实笔触描绘人生百态。马尔克斯通过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轨迹,细绘了一个家族的浮沉兴衰。从第一代乌苏拉担心诞下异种,到第七代终见猴尾巴的夙愿得偿,令人不禁感叹生命的轮回。

那日读至圣索非亚·德拉佩德收拾行囊离家一段,颇感震撼。这位为家族奉献一生的老人,在暮年之际唯有两套换洗衣裳随身,形容槁枯的老屋已成往事。其高傲的儿媳将她视作固定女仆,而她却始终默默付出。即便年少时便在这老屋里生活,此刻也只能徒有整理房间的心愿,却无能为力。当她只携一袋银元和几件旧衣远走他乡时,谁人不为之心凉?乌苏拉失明离世后,家族的命运似乎被按下了加速键,走向凋零的终点,直至连同马孔多镇一同消失于飓风之中。

而菲兰达这个人物,则令人印象深刻。她的高傲与虚伪,源于其贵族血统的成长环境。但细究之下,她的种种劣行——被丈夫背叛、儿子不成器、女儿因她而毁灭——无不与其性格缺陷息息相关。一个女人若既高傲又懒惰,加之虚伪做作,怎会不令人憎恶。

孤独确实可怕。当一个人长期生活在自我为中心的圈子中,极易陷入封闭的困境。《百年孤独》中的每个角色都像是被孤独诅咒,困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最终走向各自的终点。

合上这本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我深深感受到拉丁美洲人民曾经历经的苦难。令人唏嘘的是,一百多年前我们中国人也遭受过类似的暴行,比如南京大屠杀。直至今日,日本政府仍不愿承认这段历史。好在我们没有像小说中描绘的那样走向极端,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依然坚韧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