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的情感纠葛


作者:野性之声2

写作文网 xiezuowen.net


每当一位单身汉迁入新居,周围邻居即便不了解他的思想,也自然而然地将其视为某个女儿的婚配人选。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在小说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贝内特太太是个心胸狭窄、见识浅薄且喜怒无常的人,遇事不顺心意便自以为神经受了刺激。她人生的最大追求,就是将女儿们嫁出去;而与亲友交往、了解消息,则是她最快乐的事。

当我读到这里时,嘴角不禁泛起一丝苦笑。这样的开端实在有些无奈,很难想象这种功利性极强的婚恋观会如何发展,又将以什么作为支撑?贝内特家有五个女儿,每个女儿心中都对情感的价值和道德的标准有着自己的判断。

相比之下,伊利莎白与达西的爱情才是最可贵的。他们之间没有一见钟情时的冲动,更没有欲望驱使下的盲目结合,而是经过了心灵的考验。可以说,在反叛传统观念这一点上,伊利莎白的表现远超她的姐妹们。值得注意的是,莉迪亚的反叛源于肉体的欲望,而伊利莎白则是以理性的思考背叛了社会潜在的规则。

然而,并非每个人都能形成自己的见解。贝内特太太那些荒唐的想法,却在部分女儿身上得到了应验。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婚姻悲剧都是建立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而柯林斯与贝内特太太之间一拍即合的姻缘,更是让人啼笑皆非。

夏洛特点虽聪慧但长相平庸,最终不幸沦为婚姻制度下的牺牲品。因为柯林斯将两人的结合视为对贝内特家的一种恩赐,所以她完全成了组成一个家庭的附属品。爱情绝不会存在于一位自视为主子的男人和一个苦苦等待"归宿"的女人之间。

所幸的是,他们的悲哀仅限于情感层面,这种奇怪的结合至少暂时还没有酿成更大的矛盾——这其实是一种近乎荒谬的理智。而对伊利莎白而言,她与达西之间的心灵隔阂才是婚姻最大的障碍。

在虚伪的社会环境下,他们最终找到了一片纯净的情感天地。也许这种结合较之简与宾利的婚恋要艰难得多,但它依然坚韧地生长在情感悲剧的土地上,绽放着理性与热忱交织而成的独特光芒。

这段经历提醒我们,在物质利益主导的婚姻中,只有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才能真正获得幸福。而伊利莎白对这些盲从现象的反思,则展现了她超越同龄人的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