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之上:庄子的世外之境


作者:Enigma谜团

写作文网 xiezuowen.net


据传乾隆皇帝南巡时,在镇江金山寺向高僧法磐提问:"长江上每天来往的船只如此繁忙,究竟有多少艘船呢?"法磐回答:"只有两条船。"乾隆不解地追问原因,法磐解释道:"一条为名,一条为利。在这浩荡江河之上,往来往复的无非就是这两条欲望之船。"

而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船"与众不同。庄子就是其中之一。他不同于其他先秦诸子将目光聚焦于现实社会,在短暂而有限的世俗中寻求答案,而是另辟蹊径,追寻摆脱现时困境的途径。

他厌弃世间的功名利禄与道德规范,只求心性的逍遥自得。宁愿在泥淖中曳尾而行,也不愿为了彰显身份地位而丧失生命。这种超脱世俗的态度,在我看来既遥不可及,又近在咫尺;既难以理解,又蕴含着通透的豁达。

让我们一同走进庄子的世界。《秋水》一文中,暴涨的河水使河伯踌躇满志。当他顺流而下,看到无边无际的江海时,才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井底之蛙无法谈论大海,因其受限于方寸之地;夏虫难以讲述冰雪,因困在短暂时光中。而河伯正是突破了自我的局限,才能见到广阔无垠的大海。

读书使人深知自身的不足,视野开拓让人顿悟主观的狭隘。若想跳出这种局限,就必须投身社会实践,在真实经历中获得真知灼见,而不是一味地诵读"圣贤书"。纸上得来终究是旁人的经验,亲身实践才能得到属于自己的智慧。

庄子一生孤傲,视富贵如敝屣,认为尘世污浊不堪,不愿与人深谈。他只能与天地万物对话,在自然中寻找精神慰藉。然而即便如此高洁,他也有知己。那个与之相知的朋友是惠子。即使庄子因妻子离世而击缶哀歌,却在惠子去世时感到如此惋惜,用"匠石运斤"的典故寄托哀思。

后世文人深受庄子影响:嵇康不羁放纵的人格魅力、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心境、李白苏轼面对人生起伏时的豁达超然,无一不受庄子思想的熏陶。直至今日,我们仍在感受着这位哲人的精神濡染。

《庄子》不仅仅是一部典籍,更是一个由庄子以桀骜不驯的人格魅力构筑的精神世界。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一个超越世俗、通达万物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