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
作者:晓风柔2
写作文网 xiezuowen.net
农历五月五日的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由于五月为"午月",五日也是"午日",因此端午节又被称为重午节。在这天里,许多活动和物品都与数字五相关联。
在这一天,人们用五种颜色(红、黄、蓝、白、黑)的丝线,在孩子的脖子、手腕和脚踝处系上象征生命长久的"长命缕"。各家还会采集五种端草:菖蒲叶、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
在南方地区,端午节还有"五黄"饮食传统:包括黄鱼、黄瓜、咸鸭蛋黄、用黄豆瓣包制的粽子以及雄黄酒。无论南北,人们都会用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并佩戴各种色彩斑斓的香囊。
端午节主要流行于汉族、壮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和仡佬族等少数民族地区。
每年端午,人们都会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以此驱逐毒虫。
粽子飘香、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两项活动。当我问起奶奶为何要赛龙舟时,她给我讲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
"相传屈原投江而死的消息传来后,当地百姓划着船奋力营救。
后来,每年这天都会举行龙舟比赛,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我又好奇地问:"那吃粽子又是为什么呢?"
奶奶回答:"相传人们将粽子投入江河,是希望鱼虾吃饱后,就不会再伤害屈原的遗体了。"
每当我背诵这首儿歌时,总能感受到端午节欢快祥和的气氛: 每到端阳节, 我便轻声哼起这首歌谣。
"五月五,是端阳。 插艾叶,戴香囊。 吃粽子,撒白糖。 龙舟竞渡喜洋洋。"
多么盼望这一天赶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