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会遇到许多许多老师,在懵懂的童年里,父母是我们最初的引路人;而长大后进入校园,老师便成为了指引我们求学问道的重要伙伴。
记得那是三年级开学的第一天,李老师告诉我们,今年我们的数学老师要换人了。消息一出,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片窃窃私语,大家都对这位新老师充满期待与好奇。
突然有人喊道:"老师来了!"我们立即坐直了身体,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门口。随着李老师的介绍,刘老师——一位精神抖擞的男老师,面带微笑走进了教室。他个子不高,戴着一副圆框眼镜,举手投足间都透着一股亲和力。
在后来的教学中,我们逐渐体会到了刘老师的与众不同。每节课上,他都会用幽默诙谐的方式指出同学们的错误,并巧妙地将这些错误转化为一个个令人捧腹的小故事。特别是有一次,有个同学总是把两个数学概念混淆,在课堂上还引起了全班的注意。
记得那天,刘老师笑着说:"这样吧,你以后回家就管爸爸叫妈妈,管妈妈叫爸爸吧!"这句话让我们都忍俊不禁。果然从那以后,那个同学不仅记住了这两个概念,还常常用自己"搞混"的经历来提醒别人。
还有一次上完课间操后,我们看到刘老师拄着一根木棍一瘸一拐地走来。原来那天他在操场上无意中捡到了一根看似像拖把的木棍,其实是教学时需要用的教具。这个意外发现让原本抽象的"水管接水问题"变得直观易懂。
除了课堂教学,刘老师在批改作业时也一丝不苟。每天面对厚厚一叠作业本,他都会仔细核对每一本的数量,对未交的同学绝不放过。改作业时,他也从不马虎,总是逐页检查后才会打钩或标注错误。
刘老师就像一位智慧的引路人,用幽默和耐心为我们指引数学学习的方向;他又像一盏明灯,在我们探索知识的过程中给予温暖而有力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