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晨曦初露,那碗中凝结的稠粥是否已被划分成四块?待到繁花盛开的时节,是否仍有人在窗前专注地攻读?当飞雁再次南归时,岳阳楼上那位以天下为己忧的人士,是否依然驻足远眺?
他,就是范仲淹。自幼失去父亲,母亲带着襁褓中的他改嫁至富裕的朱氏家庭。尽管生活优渥,少年范仲淹却立志苦读,常去长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学习。在那里,他每日研读经典,生活简朴到极点:仅煮一锅稠粥,待其冷却后划为四块,早晚各取两块,佐以腌菜和醋调拌食用。
这种清苦的生活持续了三年,终得“断齑划粥”的美谈。稍长后,范仲淹进入南都书舍深造,更是废寝忘食,昼夜不息,五年未曾脱衣而眠。经过数载寒窗,他对《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已达极高造诣,并立下拯救天下的宏大志向。
范仲淹年少时便胸怀大志。当他还只是秀才时,便已心系天下苍生,常为百姓疾苦奔走呼吁。见泰州海堤年久失修,他不顾阻挠上书请求修缮;面对朝政积弊,他大胆提出改革建议;即便刘太后专权,他仍敢直谏劝谏……始终保持着一颗赤诚的忧国之心。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以及作为士人的高洁品节,成为中华文明中珍贵的精神财富。范仲淹不仅在学问上建树非凡,在政治抱负上也令人敬佩。即使身处逆境,他依然秉持着自己的信念,为理想不懈奋斗。
啊,这位心系天下的范仲淹!他用毕生精力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士人风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