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在孩子们口中轻快地哼唱: "提灯笼,掌灯笼,聘姑娘,扛箱笼。" 歌声中,他们弯下腰,小心摘取路边的蒲公英。每一片都小心翼翼地捏住,贴近鼻尖深深一吸,随后猛地一吹。
白色的绒毛便在空中轻盈飘舞,宛如无数微型降落伞,乘着这股人工制造的风,在阳光下划出优美的弧线,最后散落在原野各处。
春日的大草原上,孩子们追逐着这些可爱的小生命。我望着他们奔跑的身影,仿佛看见了昔日自己的影子。那时的我,也曾在类似的场景中,捧着一片蒲公英,对着年幼的儿子轻轻一吹:
"提灯笼,掌灯笼,聘姑娘,扛箱笼,噗!"
儿子兴奋地摘下更多蒲公英的绒毛,在院子里用力一吹。这些细小的羽毛便在空中飞舞,有的更是越过了篱笆,飘向了邻家。
我想起了那些在土地上默默生长的蒲公英。它们虽被踩踏、被蹂躏,却依然倔强地从土壤中钻出,绽放出一朵朵娇小的黄花。
这样生命力顽强的植物,让我心生敬意。八年前,我将一株移栽到了自家院中。当时并非为了追求雅致或新奇,而是因为战争时期那段艰难的日子...
那时的我们不得不断食,在荒野中寻找任何可食用的植物果腹。即便是那些平日里被视为野菜的食物,在战火纷飞的日子也变得珍贵起来。
在一次搜寻蒲公英的行动中,我回想起了这首儿时的歌谣,便决意将这株顽强的生命带回家中。
最初移栽时并不顺利,它紧紧抓住原地,仿佛不愿离开。我曾以为它永远无法恢复生机,谁料没过多久,它竟又重新挺立起来。
看着它在菜园里自如生长的样子,我不禁明白了:原来这蒲公英之所以看似软弱,是因为长期以来的环境使然。一旦拥有适合的土壤,它的生命力是如此顽强。
如今院中的蒲公英一族已经繁衍多年,每当街坊邻里来参观时都会感到新奇。但这株植物于我而言,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
就像那个初来我家的小生命——我的小儿子。他恰巧比我那"蒲公英"晚一年来到这个家...
想起刚来到我家时他的情景:宛如一株刚刚经历创伤却依然努力生长的蒲公英,即便身处逆境仍不放弃。
我望着院中飘散的蒲公英绒毛,心潮澎湃:
你们都曾经历过最黑暗的时刻,却依然能够绽放光彩。这种精神,正是生命给予我们最宝贵的启示。
于是我又一次对着那株蒲公英轻声哼起: "提灯笼,掌灯笼,聘姑娘,扛箱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