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就读于一座小县城的学校,记得每个校园里总有一位专卖零食的老奶奶。
在我们学校,那位老奶奶只卖两种东西:爆米花和炒葵花子。我对爆米花在当地被称为"泡子"这个说法印象深刻,想来大概是因为它从一粒米变成蓬松的泡子,就像被水泡胀了一样。
她的小屋里摆着两个装满零食的大布袋:一个放着泡子,另一个装着葵花子。门边的小板凳上搁着一些用废纸裁成的小四方块,当作包装用具。她还用了个小瓷杯做量具。
每当下课铃声响起,我们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鸟飞向那个神秘的小屋。掏出捂得滚烫的一分钱,指指泡子或葵花子。迫不及待地摊开双手,让老奶奶将爆米花倒在手心里。捧着这香甜的零食,小脸埋进去,细碎的颗粒争先恐后地往嘴里涌。偶尔有些白粒粘在脸上,小心翼翼地拨落,再含进口中,感受那甜蜜一点点化开。
学校里也偶尔会有流动的小贩推车过来,在加重自行车上驮着一块巨大的麦芽糖。只需两分钱,就能敲下一块来。那硬邦邦的糖块咬不动,含在嘴里慢慢化开,但总是粘得不行。一次我偷买回来还没和哥哥分食就被妈妈发现,结果藏糖的衣袋被粘住了,怎么也撕不开。
有趣的是,有些药也被我们不当零食吃。比如能打蛔虫的宝塔糖,造型精致像蛋糕上的奶油;或是用来消积的大山楂丸。记得母亲藏着一大盒山楂丸,可总是一块块地悄然不见。
多年后女儿上幼儿园时,每当看到校门口那位卖卤鹌鹑蛋的老奶奶,她总会两眼放光。终于有一天,我给她买了这样的一串鹌鹑蛋。回家路上,她开心得合不拢嘴。
有趣的是,某天吃完,她忽然认真地建议我:妈妈,等你老了,就在校门口卖鹌鹑蛋吧!
做一个专卖零食的老奶奶,大概就是每个孩子都会有的美好幻想。即便长大后明白了其中的现实因素,在吃到期待已久的零食时,那种纯粹的快乐仍是无可替代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