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青年学生中,韩寒因其勇于挑战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而备受推崇。虽然我们暂且不评价韩寒的行为是否完美无缺,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他为教育界敲响了警钟。"韩寒现象"的出现,深刻地揭示了当前教育体制存在的诸多问题。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号称重视基础教育。但是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我们将享受童年欢乐的孩子过早送入课堂,开始了枯燥的数字学习生涯。各科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强迫学生记忆大量知识和运算结果。这样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充其量不过是擅长记忆、缺乏创造力的"速记工具",或是只会计算而不懂实际应用的"计算器"。
当前教育界打着"全面发展"的旗号,却在无形中以分数作为唯一的人才评价标准。这不仅违背了教育的初衷,更催生了一代又一代只会考试的"人才机器"。历史上,钱钟书数学成绩仅15分仍能考入清华大学,而今天一些高分低能的现象屡见不鲜。笔者身边就有一个案例:一位杭州著名高校的电信专业学生因无法承受巨大压力而选择了极端结束生命;另一个宁波考生考上云南名牌大学后不到一个月便返回家中。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民谣真实地反映了当前教育体制的本质。1996年高考中,河南考生赵占峰因写错考号而导致高分无效的案例,更暴露了以分数论成败的荒谬性。这样的评价体系不仅浪费人才,也让教育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
诚如诗人所言:"万马齐喑究可哀"。韩寒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现行教育体制弊端积累的结果。它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只有改变现有的应试教育模式,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