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出生的第二年,海子离开了人世,那时的我还不懂得什么是生离死别。但这个时间节点却注定与我的生命交织在一起:一个神一样的诗人陨落了。后来,在高二的一堂语文课上,老师用浑厚的声音朗诵着海子的《秋》,我第一次感受到诗歌的力量。
那一刻,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在问:写出这样诗句的人,究竟是什么样?不等我的想象展开,老师已经捧出了西川编选的《海子的诗》。翻开泛黄的书页,海子的照片跃然纸上——一副圆框眼镜,加上飘逸的长发,这个形象在我眼中既陌生又亲切。
他仿佛站在诗坛之颠,成为无数人仰望的对象。但于我而言,他只是个爱以麦子自称、不修边幅的诗人。我们之间的距离,在书页间悄然拉近。
当得知海子曾亲临额济纳旗时,我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我的家乡与那个小城仅有120公里之隔,这竟然是我与诗人的最近距离!翻开他的诗集,果然有一篇《额济纳河》。
这份偶然的遇见,就像春天里播撒的一粒种子,在我心里生根发芽。我不知道该称之为什么,也许就是常说的缘份?它让冰冷的文字有了温度,让远去的身影有了光芒。
海子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作为八十年代众多诗人中的一颗璀璨明星,他用年轻的生命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经典作品。他的诗歌不仅是那个时代的见证,更是我们这一代人精神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