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生活。她经历了中国农村最传统也最苛刻的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她的坚韧和勤劳是我一生的榜样。
母亲与父亲的结合有些戏剧性,他们只经过了相亲和结婚两个阶段。听母亲回忆,在相亲那天她甚至没敢抬头看一眼未来的丈夫,直到婚礼当天才发现父亲竟是这样一个人。并不是父亲不够英俊,而是他话少内向的性格让母亲感到意外。而我的母亲恰恰相反,是一个说话声音很大、性格外向的人,两人个性迥异却走到了一起。
婚后的生活并不容易,特别是面对奶奶的苛刻要求。在那个实行“三从四德”的年代,奶奶不允许儿媳和儿子同桌吃饭,甚至专门给母亲准备了地瓜面馒头作为主食。更让人无奈的是,奶奶总是在父亲面前挑拨离间,导致母亲时常被无端赶出家门。然而,父亲与母亲的感情却是非常恩爱的,他会偷偷将捕到的鱼埋在河边的沙土里,等深夜时让母亲带回;每次领薪水也会悄悄地把碎钱藏在家中的碳堆里,留给母亲作为日常开销。
我和两个妹妹出生后,家里的生活更加艰难。奶奶不仅嫌弃母亲不会生儿子,在那个靠挣工分维持生活的年代,还总是克扣母亲的劳动成果。尽管如此,母亲从未怨天尤人,而是默默地承担着所有压力,用她宽厚的肩膀为孩子们遮风挡雨。
记得姐姐考上大学那年,妹妹因家中条件所限没能继续学业而心生抱怨。当时母亲说:“我这一生活了一辈子,没能让你们都过上好日子,但我只希望你们能争气,能靠自己的本事活着。”这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它不仅道出了一个农村妇女最朴实的心愿,更折射出母亲对我和姐妹们深深的爱。
看着年迈的母亲,我常常想起她用布满老茧的双手为我们采摘棉花、收割稻谷的情景。她的背影日渐佝偻,岁月在她脸上刻下深深的皱纹,但不变的是那温暖如春的目光。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终于懂得,一个母亲节的到来,不应该是给予的多寡来衡量,而是应该反思自己能为年迈的母亲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