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普遍认为海子的选择充满戏剧性色彩,仿佛那是一种浪漫主义的终极表达。但鲜有人去体会,在那飞驰而过的列车背后,是一个怎样孤独的灵魂。
当我沉浸在《撒哈拉的故事》中,总被一种原始的力量所打动:那是对生命的顽强坚守,对未知的坦然接受。一个幼女如何承担妻子的责任,一个奴隶怎样维系尊严?在三毛笔下,这些困境都化作了生命中最动人的风景。
现代社会里充斥着太多违心的交往与应酬:宴会上喧嚣的碰杯声,职场上刻意的逢迎,生活中虚伪的奉承。人就像被驯化的狗,失去了野性的本真;又像那裹足的女子,为迎合他人而束缚了自己。
长大似乎就意味着失去纯真的自我?面对这样的命题,我只能向往撒哈拉的自由天地,在这片苍凉的大漠中,三毛活得那样痛快、真实。从《哭泣的骆驼》到《娃娃新娘》,每一个故事都是对生命本真的忠实呈现。
三毛去世了,有人说她死得不体面。但每当夜幕降临,我仿佛看见她在撒哈拉的土地上独自漫步,在星空下歌唱,那身影如此高洁而优雅。这才是真正的死亡,将生命之美永远定格在沙漠的月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