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一句"存在即合理,合理即现实"让无数人陷入沉思;鲁迅一句"从来如此,便对么?"又给陷入沉思的人们以醍醐一棒。两位思想大家的话语不禁引发我们去思考:现实与合理,到底孰是孰非?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合理"。所谓合理,一是事出于情,二是事出有因。例如王朝的更迭,在前朝子民眼中,另一朝代的崛起可能是不道德、不合理的;但从历史的眼光来看,朝代的兴替乃是历史发展之必然,符合规律,便是"合理"。由此可见,事物的合理性是一个辩证命题。
然而,存在充分条件的事物并不一定合乎道德情理;同样,合乎道德情理的事物也未必能具备存在的温床。因此,现实存在的不一定都是合理的,而合理的事物也不一定都能成为现实。从这个角度看,鲁迅的话语似乎无可辩驳,黑格尔的论断似乎全然错误。
但事实并非如此。黑格尔并非要将"存在即合理"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相反,他希望我们:面对社会上的不合理现象时,不要急于批判、否定,而是要思考其背后必然存在的因果联系;当善行好事遭遇挫折时,不要灰心丧气,而是要反思其是否契合时代的脉搏。这种观点与鲁迅"从来如此,便对么?"蕴含的精神其实是一致的——即深入思考为何某些现象得以存续、为何某些行为难以实现,并以此为改变现实提供方向。
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人曲解了两位思想家的原意。有人将"存在即合理"奉为圭臬,对社会不公视而不见;有人将"合理即现实"当作人生信条,将失败归咎于"不合理",丧失继续努力的动力;更有甚者走向怀疑论的极端,对一切事物持否定态度。这些都是对"合理"与"现实"关系的片面理解。
在"合理"与"现实"这对辩证关系中,我们应该既不盲目肯定、安于现状,也无需陷入怀疑论的漩涡全盘否定。我们要做的,是保持理性思考的能力,永葆改善现实的热情与信心。
展望未来,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我们更应该多问一句"为什么"、多想一想"合理吗"。唯有如此,才能为个人的成长与民族的复兴保驾护航。让我们以赤子之心守护社会之清明,用理性的光芒照亮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