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坐在一张老藤椅上,耳畔萦绕着商贩们的收摊声。虽然只隔着一道墙,我却能静享这此起彼伏的韵律。这种声音比老唱机里流淌出的小调更添几分闲适与恬淡。
此时正值傍晚,新漆过的门框在夕阳下泛着橘红的光辉。穿过门庭,目光可及之处尽是暮色笼罩下的景象。夕阳如同一只疲惫的猫咪,静卧在矮墙上歇息。转眼间,原本死寂的土墙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夕阳的抚摸下散发出柔和的气息。
处处可见的墙,或高或低、形态各异:有的由泥土堆砌而成,有的用青砖筑就,甚至还有用稻草简单搭建的矮墙。这些墙面虽不加修饰,却显得整洁利落,毫无拖沓之感。
一方矮矮的土墙,默默伫立在生活的某个角落,以灰暗的色调与泥土相拥,用一种抗争的姿态演绎生活的冷暖阴晴。虽然沉默不语,它却并非无情。
在这个陌生的时代,墙似乎成为了人生活中难以逾越的障碍。当时的围墙砌得高耸且坚固。隔着墙,有时能隐约听见邻家人的低语,或是絮絮叨叨,或是愤怒谩骂。即便两家关系不错,也会认为这样的高墙影响了往来;反之,若本就有些隔阂,倒希望将这道墙建得更高,在其上增设铁丝和玻璃。人们将埋怨与不满统统抛向墙头,让彼此的关系也变得疏远。
墙始终以它特有的沉稳守护着屋内的每一人。有了这面围墙,生活便多了一份屏障。即便经历风雨侵蚀,有的围墙会出现裂痕甚至倒塌,却仍能护佑着墙内的房屋、井灶与窗棂安稳如初。即使最终倒下了,人们也只是感叹一声“好在塌了一堵墙”,仿佛坍塌也未尝不是新生的开始
作为生活中的静默风景,这斑驳的青砖古墙,被人淡忘却又时不时被提及。
日落时分,一道矮墙,总会与夕阳相依。墙虽无声,却并非缄默,正如我们生活中那些无声胜有声的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