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对"早"怀有一种特殊的情结,追求它、利用它,甚至将它神化。
诚然,"早"有其积极意义。但"晚"未必就是失败,在某些时候反而可能成为一种优势。就拿当今社会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独生子女家庭的普及,父母在教育孩子上投入的心血越来越多。
为了不让孩子"落后",家长们展开了激烈的"尽早"争夺战:还在胎儿期便进行胎教,出生不久就开始识图认字,幼儿园阶段就接触唐诗宋词。这种过度前倾的教育方式,虽然可能提早获取知识,却也导致了更早出现的问题,比如视力下降、身体发育迟缓。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英国达人选秀中的苏珊大妈。这位已经做了祖母年纪的普通家庭主妇,在舞台上的忘我表演感动了无数人。她用事实证明:人生的精彩永远不会太晚!
再看看历史学家黄仁宇的故事。他在三十岁前都是普通的军人,直到赴美求学才开启学术生涯。这段看似"起步晚"的经历,却成就了一位史学大家,他用三十年军旅生涯积淀的经验,在史学领域开辟了新的天地。
其实,无论是早还是晚,关键不在于时间的早晚,而在于内心是否认同。如果一味追求"早",可能会适得其反;如果能像那些老年才开始学习艺术的老人们一样,纯粹出于热爱去追求,那么再晚又何妨?
因此,请跟随内心的指引去追寻梦想吧!要知道:太阳总是在你迈开第一步的时候升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