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随着肉体的消失而宣告终结,思念便成了追悼的方式。在无尽的回忆中,我拾起了关于父亲的一些片段,将它们串联成一幅完整的画卷。
从小我就住在外婆家,因为母亲工作的关系,七岁那年回到了这个全然陌生的家。父亲的身体一直不好,脾气也十分暴躁。在外婆家的日子里,我对父母的印象早已模糊,而这个突如其来的“新家”让我感到既陌生又害怕。父亲仿佛是家中的一棵大树,严肃而威严,很少露出笑意。
他规定每天晚上六点之前必须开饭,这是一个雷打不动的规矩。记得有一次,母亲因为烧鱼不慎晚了片刻,父亲只是默默地坐在太师椅上,像一尊生锈的大水壶,静静地等待着“沸腾”的时刻。我站在门口,仿佛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生怕一个不小心就会触发那汹涌的怒火。
然而生活总有意外。那一天,因为汽车误点,我回家时已经六点半了。我不敢贸然进屋,只能在外面徘徊。父亲拖着虚弱的身体打开门,看见我的身影。我转身想逃,却已被他轻轻拿下书包。我以为等待我的是一顿训斥,但父亲只是微微笑着拍了拍我的头,带我进了家门。“饿了吗?”简单的问话中充满了慈爱。
随着学业的加重,回家的时间也越来越晚。那个六点吃饭的规定渐渐形同虚设,但父亲依然坚持坐在太师椅上,摇晃着他那微胖的身影,等待着我和母亲归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有一天,太师椅上的身影消失了……只是母亲仍然会在六点之前准备好饭菜,静静地等待我回家。
每当夜幕降临,那些关于父亲的记忆总会涌上心头。他的严肃、固执,甚至偶尔的咆哮,都成了珍贵的回忆。我知道,在那个沉默而严厉的背后,藏着一句未说出口的话:“孩子,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