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的阳光带着未尽的暑意洒在车厢窗上,我坐在校车上,望着窗外飞快掠过的风景。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气息,凉风轻抚面颊,心中早已抑制不住对即将开始的红色之旅的期待。
当大巴驶入漆工镇,我们的目的地——方志敏故居便映入眼帘。站在大院门口,我注意到院内绿意盎然,劲松挺立,油亮的灌木丛中掩映着一座古朴的老宅。这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复式木质老屋,在周围林立的现代建筑中显得格外醒目。迈进门槛的那一刻,我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
客厅中央悬挂着方志敏烈士的巨幅照片,朴素的陈设让我感受到那个年代特有的节俭氛围。简单的木椅静静地摆放在厅中,二楼更是少见家具。我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青山,不禁感慨:正是这样一群甘于清贫的先驱者,用他们的血与汗铺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之路。
沿着崎岖的山路拾级而上,鼻尖萦绕着山间特有的草木清香。在一棵大树下,一行穿着校服的学生正在为烈士墓前默哀。这座朴素的墓冢周围环绕着鲜花,方志纯烈士的事迹在石碑上的金色刻字中熠熠生辉。
抚摸着布满岁月痕迹的石碑,我仿佛看到了老一辈革命家们为了理想和信念奋斗的身影。树影斑驳中,那些珍贵的历史瞬间变得格外生动:弋阳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在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中延续。
当天的最后一站是暴动馆,一件件陈列的抗战文物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两条半枪"的故事在这里被完整保存,墙上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记录着弋阳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最后一缕夕阳消失在山的那一边,在返程的大巴车上整理着这一天的感受时,我想起了习总书记的话:"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今天的所见所闻,让我更加深入了解了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蕴含的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
原来,一次研学之旅不仅能开阔视野,更是一次心灵的净化与洗礼。在这片人才辈出的红色热土上,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踵事增华、继往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