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了《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让我深受感动。故事发生在1935年的秋天,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艰难时刻。
当时红军深入到了杳无人烟的大草地中,三名小战士因水土不服患上了严重的肠胃病,行走异常困难。组织上安排炊事班长负责照顾这几位同志走出草地。四人相互扶持,步履维艰,每天最多只能前行二十余里。
每到夜晚宿营时,这位老班长就四处寻找可食之物,采集草根,与仅有的青稞面一起煮成食物。然而不到半个月,青稞面便告罄。在饥饿的威胁下,老班长不得不寻找其他生存办法,在河边发现了鱼群,并制作了一只简易的鱼钩。
从那以后,三个小同志终于可以吃到新鲜的鱼肉和热乎的鱼汤了。然而细心的战友发现,那位老班长却从未尝过一口鲜美的鱼肉,只是默默吃着同志们剩下的鱼骨和草根...
就在即将走出草地的关键时刻,这位可敬的老班长最终因过度饥饿和劳累晕倒了。三位小战士连忙采用他教给他们的办法,在河边钓鱼熬制汤药。但即便如此,这位平凡的炊事员还是永远地离开了。
这个故事令人潸然泪下。那位普通的炊事班长,宁愿自己忍饥挨饿,也要让年轻的战友们保持体力走出草地。他是用生命守护战友的人啊!
听说红军长征路上经历的艰难困苦远不止于此。当年红军翻越大雪山、过草地时几乎断绝粮饷供给。红军队伍漫长,前面部队走过的草地很快就被采食殆尽,后面的战士只能以树皮草根充饥,还有不少人不得不解下皮带果腹。
想到这里就不禁难过:那般艰苦的环境下,怎么能把人忍受得了?难怪有人描写长征途中的情形说: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些为我们的幸福生活抛洒热血的先烈啊!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当下,努力学习,用知识和本领回报那些用自己的血肉为我们开辟新中国的英雄们。
让我们谨记:继承革命先辈的精神,在新时代继续奋斗,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