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五,端午佳节至。每到这时节,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插几枝艾叶,孩子们脖子上挂着装满草药的香囊,餐桌上摆满了喷香的粽子,老人们则会撒上一层白砂糖。
在我的家乡,端午节可是个热闹的大日子。从五月初一就开始忙活了:包粽子、采艾草、准备龙舟比赛,样样不耽误。
记得小时候总是充满了好奇:为什么要过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为什么要赛龙舟?大人们就给我讲起了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两千多年前,有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屈原,眼看着自己的国家即将灭亡,悲痛欲绝,在这天投江自尽。人们划船寻找他的下落却未果,为了寄托哀思,便在每年的这一天赛龙舟、吃粽子,以此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者。
要说端午节最精彩的,还是那天上午的龙舟竞渡了!
还没到比赛时间,北濠桥和濠河两岸已经是人头攒动。我好不容易才挤进人群。
站在船头的是挥桨划船的船手,掌舵的是技术高超的舵手,十几位桨手整齐地坐在船中间,紧握船桨等待发令。
随着一声枪响,八条龙舟如同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
两岸观众的呐喊声此起彼伏,整个场面既激烈又壮观。
三号队的赛手们奋力划桨,红扑扑的脸颊上全是汗水。他们的动作整齐得像一个人一样,最终一马当先冲到了前面。
然而一号队也不是省油的灯,在观众们的加油声中他们奋起直追,就像马力全开的机器一般,不一会儿就赶上了三号队。
场边的观众们更是情绪高涨,不停地高喊:"三号队,加油!"、"一号队,使劲划啊!"
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三号队还是技高一筹,赢得了比赛。
濠河两岸立刻沸腾起来,锣鼓声、欢呼声响彻云霄。这个古老的节日活动,不仅传承着人们对爱国先贤的缅怀之情,更寄托着炎黄子孙永远铭记历史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