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老师组织同学们参加"红色基因"征文活动。起初,我对这个概念感到难以捉摸。直到听到父亲讲述的故事,才逐渐明晰其中深意。
我是榆林绥德人,祖辈都生长在这片黄土地上。延河从我家门前流过,河水见证了我童年的欢笑与成长。夏天在河边嬉戏玩耍,冬天在冰面上尽情滑行,这些记忆像一颗颗露珠,永远定格在我的童年。
过去的生活并不富裕,连基本温饱都要精打细算。印象中的美味总是隔着墙头传递:邻居家做的油炸面虾、热气腾腾的饺子...这些散发着乡情的食物,承载着邻里间的情谊。
家中共有六个孩子,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新衣是一种奢侈品。母亲心灵手巧,将我们兄妹的衣服改改制补,虽然不如新的光鲜,却总是干净整洁。在物质上从不攀比,反而收获了精神上的富足。
最让我期待的是过年时节。除夕夜的对联、鞭炮声中飘荡着团圆的味道。记得那酸菜,在母亲的厨艺下变幻出各样美味。如今回想起来,仍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生活智慧。
夏日里,院子中的西红柿、辣椒生机勃勃。这份简单的收获,让我们体会到劳动的乐趣与自然的美好馈赠。
在那个并不寬裕的时代,我们一家人的日子其乐融融。父亲的憨厚、母亲的聪慧,还有我们六个孩子间的互助友爱,构成了最朴素却温暖的家庭画像。
现在的城市生活光鲜亮丽,但每当翻起这些旧时光,总能让内心变得沉稳而充盈。我想,这或许就是"红色基因"给予我的馈赠——在浮躁的时代中保持本真,在变迁的岁月里坚守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