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令人头疼的英语默写时间。日复一日的短语记忆如同一场无休止的循环,昏昏欲睡的感觉几乎每次都会上涌。教室后排总会有几个"心机"的同学因为没记中文解释而被老师点名提醒。
总是在"十五分钟之后开始默写"的口号声中,陆续有几个同学举手请示上讲台。有些人巧妙地将小纸条别在腰间,早已做好准备;另一些人则早早抄好短语,却把中文解释写的花里胡哨。
记得当时物理老师提到光的传播速度问题,我总是在这种时候走神。当那些同学信心满满地走到讲台前时,他们快速翻书的动作总是让我眼花缭乱。这不正是"熟能生巧"的道理吗?看着他们熟练的样子,我不禁陷入深思。
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都已十四岁。在这个年纪,我们都清楚初中升学的重要性,也都明白父母的牵挂。我们终将面对初三的生活,并肩扛起成长的责任。
可为什么明知这些道理,却还是不愿意在课堂上抬起头好好听讲?为什么不能花几分钟去记忆那些简单的单词和短语?为什么连一支笔都不愿意拿起?
看到其他同学娴熟的动作,我的心里泛起阵阵凉意。或许他们永远都不会理解这种感受,等到恍然大悟时,时光已不可逆转。
望着那些来自农村的同学,我不由联想到他们的父母此刻可能正在田间劳作,为我们的学费发愁。良知的亏欠在心中萦绕不去。
不知不觉,讲台上已经堆积如山等待重默的作业本。这些"百分百含水量"的练习迟早化为灰烬,而那时我们或许早已忘却这段时光。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曾经数着天花板灯管度日的少年,如今已物是人非。
十年、二十年后,是否还能想起那个在讲台上数着灯管度过的下午?又或是只能在记忆中寻找那些早已模糊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