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常常看到同龄的孩子被父母捧在手心里呵护备至。然而,我的童年却与众不同。每次摔倒,我总是自己爬起来。父母将我送到上海后,似乎便与我渐行渐远。但我明白,这种“疏远”背后,是他们以另一种方式爱着我,磨砺着我。爱的痕迹,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记得那个让我永生难忘的夜晚。初三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我的成绩糟糕透顶。父亲对我寄予厚望,母亲亦然。面对这样的成绩单,我知道等待我的必将是责备与失望。然而,当夜晚降临,寒风刺骨的冬日街头,我却选择了独自彷徨。
回到家,当我将成绩单递给父母时,他们的神情令我心如刀绞。没有责骂,没有争吵,母亲只是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孩子,先吃饭吧。”这一声安慰,却让我内心的愧疚如潮水般涌来。我抬头想说些什么,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或许是屋内过于压抑,空气仿佛凝固一般。我强忍着泪水,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坐到了饭桌前。筷子与碗筷碰撞的声音格外清晰,咀嚼声也显得异常刺耳。我不敢看父母的眼睛,他们失望的眼神我终究无法直视。
当我放下碗筷,回到自己的小屋时,内心的委屈与悔恨再也抑制不住。站在窗前,望着那轮皎洁的月亮,我任由泪水肆意流淌。月光洒在我脸上,映照着我懊悔的心情。那一刻,我明白了父母的沉默是一种无声的宽容,是他们对我的另一种爱。
“妈,谢谢,我饱了。”当我与母亲擦肩而过时,这句话脱口而出。我没有开灯,只是打开了窗户。寒风夹杂着月光,浸润着我的脸颊。冬夜依旧寒冷,但我的心却不再冰冷。
那晚的月亮格外明亮。我知道,父母的爱就如这月光般无声而温暖。他们用独特的方式教会我成长,用沉默的力量支撑着我对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