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数学一百分!”当小林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的时候,他狠狠地扇了自己一巴掌,感到火辣辣地疼。这不是在做梦,他开心地笑着,仿佛所有的一切都不再重要。
数学课上,老师不仅当着全班的面将他大大表扬了一番,还让他有机会为同学们讲解那道难题。一向内向的他被突如其来的关注弄得脸红耳赤,却依然认真地为不理解的同学一遍又一遍地解答。这节课,他感觉前所未有的充实和快乐。
下课后,他主动找到老师讨论习题。办公室里飘荡着粉笔灰的味道,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在地上投下一道道光影。当他又一次被老师表扬时,他的心里涌起一股从未有过的满足感,仿佛自己终于成为了老师眼中的“尖子生”。然而,当他瞥见站在一旁的那个公认的好学生时,注意到对方眼中闪过的一丝不屑。
午休时间,他在图书馆里认真地做着英语题。突然,一个平时要好的男生一把将他手上的习题集抢了过去,连声道声招呼都没打。当他气急败坏地夺回来时,那个男生不但不道歉,还用极不友好的语气说他是“小气鬼”,并讽刺道:“就你这种水平也配得满分?!”更令他心寒的是,平时的好友竟然在一旁默许地看着,甚至点了点头表示赞同。那一刻,他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第二天的数学课上,有同学质疑了昨晚作业中的一道题,说是因为出题不严谨而导致错误。老师经过仔细计算后承认了自己的疏忽,并当众指出:“虽然满分可贵,但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被嘲笑的同学却误以为他要“篡位”,于是阴阳怪气地说:“哦?原来满分也不是那么了不起嘛!”轮到他回答问题时,由于太过紧张,竟然接连说错了话。这时,他看到老师失望的眼神,心里如坠冰窟。
课间,一个班干部幸灾乐祸地议论道:“谁让你是‘数学天才’的?现在连这种低级错误都犯了!”他想解释,却无从开口,只能默默承受着这些刺耳的话语。回到座位后,他的内心备受煎熬,表面假装若无其事,实则心如刀绞。
放学后,有同学开始私下议论他的考试成绩,甚至有人认为应该取消他的满分资格。全班的大致反应让他始料未及——原来同学们并不接受这样的“突变”,而是用各种方式表达他们的不安与嫉妒。当他想起自己曾主动要求担任心理委员时,不禁哑然失笑:原来他所谓的强大心理承受能力,在现实面前如此脆弱。
回到家后,面对母亲关切的询问,他只是摇摇头,什么都说不出来。看着夕阳下那只迷路的白鸽,他的心里同样充满了迷茫与困惑:“得了满分真的很好吗?如果是,为什么快乐的背后总是伴随着这么多不如意?”
直到现在,他仍未走出这心中的阴霾。妈妈说她问他很多问题,但他始终回答“不知道”。或许是因为他并不明白,为何进步会引发如此多的非议;又或许是因为他的内心深处渴望的,从来都不是那些虚荣的掌声,而是被所有人真诚接纳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