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回想到少年时代的刻苦学习,终于得志做了官的情景。转眼间,他已经在朝为官六七十载。年近八旬有余,却依然难改家乡的口音。
一日,他照镜自观,只见两鬓已白,不再似当年离家时那般年轻气壮。深感年老体衰,再无精力报效朝廷。恰巧这时,皇帝下诏准许他辞官归乡,与思念已久的亲人团聚。
贺知章听到这个消息,喜出望外。终于可以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了。他骑着那匹雪白的马儿,一边前行一边轻声哼唱:“到了!终于到了,我重回故里。”眼中不禁泛起泪光。
正当他沉浸在思乡之情中时,忽然一群孩童围拢过来。一个稚嫩的声音问道:“老爷爷,您是从哪里来的呀?我怎么从来没见过您呢?”
贺知章闻言一怔,答道:“小娃子,我是这方水土养育长大的人,只是年轻时离开家乡,如今年老才回来,对这里倒有些生疏了。”
“那您还会走吗?”孩子们好奇地问。
“不走了,再也不走了。”贺知章深情地说。
其中一个小孩拉着他的衣袖:“我爷爷常跟我提起,他有一位儿时的玩伴叫贺知章。您跟我们去见我祖父吧!”
就这样,贺知章跟着孩子们回到了他们的家中,见到了阔别已久的故友。两人重逢,激动地拥抱着,聊起往事,说起各自的经历。
夜幕降临,贺知章心潮澎湃,挥毫写下了一首诗: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