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我爸爸应班主任王老师的邀请,来到我们班级为大家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助教课。爸爸作为一名律师,这次授课自然与法律息息相关。
爸爸常说:“培养孩子的法治理念和思维,要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因此,这次课程打破了传统的说教形式,将法律问题生活化。通过主人公一天生活中遇到的案例,爸爸生动地展示了如何用法律的思维解决问题。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在众多案例中,有一个特别有趣的案例让我印象深刻:
“早上,妈妈带小明到菜市场买菜,看中了一只母鸡。商贩刚把母鸡交到妈妈手里时,母鸡下了一个蛋。这个蛋归谁?还没等大家回答完,另一个问题接踵而至:母鸡趁着不注意跑了出来,啄伤了路边一个小朋友的眼睛。治疗眼睛的医疗费该由谁承担?就在这时,母鸡被一辆路过的汽车碾死了。那么,这笔损失又该由谁来承担?”
爸爸提出这个问题后,同学们都展开了热烈讨论。有的说蛋是小明妈妈的,因为母鸡还在她的手里;有的认为蛋属于商贩,因为还没付钱;还有的同学提出了更有趣的说法。爸爸对大家的回答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表扬我们班级的同学思维非常活跃。
这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爸爸意味深长地说:“法律是为生活而设计的,她不是一成不变的。法律是一个不断更新、完善的过程。它不是真理的判断,而是价值的评判,不能被事实证伪,也无法被实践检验。”
通过这次课堂,我深深感受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学习法律的目的不仅是了解条文,更重要的是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爸爸的话让我明白,法律是指导人们在生活中如何更好地行事的准则。
如今,法治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不仅要遵守现行法律,更要学会用法律来解决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践行法治精神,为实现法治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