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村在我心中如同一片神圣的土地。红岩精神不仅是重庆人民的精神财富,更是全中国人民共同珍视的精神瑰宝。
去年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渣滓洞、白公馆和红岩村等革命旧址。在众多令人敬仰的英雄人物中,江姐与小萝卜头的事迹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
江姐,原名江竹筠,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年仅19岁。1948年丈夫彭咏梧英勇牺牲后,她拒绝党组织安排的特殊照顾,毅然返回丈夫殉难之地继续战斗工作。
面对国民党的残酷审讯,特务用竹签夹指酷刑逼供,江姐始终坚贞不屈。她在狱中写下遗书:"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展现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气节。这种从小就立下的远大志向和不懈奋斗的精神,深深镌刻在我的心中。
相比之下,现在的我们拥有了优越的学习条件: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营养均衡的午餐以及安全便利的校车服务。然而,部分同学却表现出缺乏学习目标,遇到困难轻易放弃的心态。这与江姐、小萝卜头等人相比实为遗憾。
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一岁时就随母被关进白公馆监狱,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成长。小小年纪的他如此渴望知识,在看守黄少校的帮助下坚持学习。1949年,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与父母一同遇害,时仅九岁。
在白公馆山坡上的雕像,永远定格了小萝卜头期盼的眼神:多么希望能够走出监狱,重返校园啊!这让我感到深深的惭愧。想到这些,我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江姐、小萝卜头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后人。今天的我们,虽然物质生活条件已大为改善,但仍需继承和发扬这种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我们要以红岩英烈为榜样,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掌握本领,为建设更加繁荣昌盛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