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是一部由中国作家罗广斌与杨益言共同创作的长篇小说,最初于1961年由重庆的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作为一部经典的军事文学作品,《红岩》塑造了众多令人敬仰的革命英雄形象。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气概;许云峰英勇抗争、舍己为人的精神;江姐面对酷刑仍然坚贞不屈的决心;出身豪门却毅然投身革命的刘思扬的选择;渣滓洞难友们团结一致与敌人斗争到底的勇气;白公馆志士们为黎明前的曙光而奋力突围的壮举——这些事迹令人深感震撼,不禁对先烈们的品质产生由衷的敬佩。
红岩精神是对革命烈士崇高理想的凝练概括。它体现了:
1. 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2. 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实践品格;
3. 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种精神依然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红岩精神将永远传承!
《红岩》描绘的是解放前夕光明与黑暗之间的特殊较量。故事发生在1948年底至1949年间。从全国范围看,人民解放斗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新中国即将诞生。但重庆这座山城仍被国民党反动派控制,他们设立秘密监狱,疯狂逮捕、杀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特别是在中美合作所的渣滓洞与白公馆等黑暗场所,革命者遭受着非人的待遇。这种全国性胜利与局部困境形成了鲜明对比。每一个革命者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随时可能遭遇不幸。正是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下,小说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精神与乐观主义情怀。
《红岩》中有一首震撼人心的诗:"我们是天生的叛逆者,...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把这牢底坐穿!"全书都渗透着这种不屈不挠、追求正义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读者。
读完《红岩》,我深刻体会到它给予我们的启示:如何做一个真正中国人,如何对祖国怀有纯粹的爱,以及如何传承和发扬"红岩"精神。无数先烈已为此献出生命,但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今天,我们接过革命的火种,要用"红岩"精神将其点燃,并代代相传。让这份革命的光芒永远照亮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