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讲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一个是死刑犯德西黑·强森因一根香烟获得了新生;另一个是普通职员因一次吸烟而丧失了生命。
德西黑是一个杀害警察的罪犯,在临刑前提出了抽一根烟的要求。这一看似简单的愿望却引发了媒体和大众的关注。监狱方原本拒绝了他的请求,但在公众舆论的压力下最终同意,并专门为他设置了户外吸烟区。在执行死刑当天,德西黑在吸烟前采摘野花并排出“生命万岁”的花语,这一行为通过媒体报道后引发全国轰动。人们开始同情这位即将被处决的罪犯,政府也担心民意沸腾,最终决定特赦他。
而另一个角色则是一个普通的中年男子,他在公司厕所内吸烟时被一名小女孩撞见。因几句争执,这名小女孩竟指控他性骚扰。尽管律师团怀疑证词的真实性,但公众舆论却一边倒地站在小女孩一边。最终,这名男子不仅失去了工作,还遭到恐怖组织的杀害。
读完这本书让人不禁深思:为什么德西黑能得到特赦?而那个无辜的中年男子却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这都与媒体和民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代媒体的力量不容小觑,它可以救人于水火,也可以将人推向深渊。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人们习惯性地相信媒体表面传递的信息,却忽视了事件的真相。
书中还提到了一个小女孩因素:当她被呵斥后哭诉,整个社会就开始围绕她的感受运转。这种对儿童过度保护的现象折射出现代社会某些价值观的偏差,甚至影响了司法公正和公共决策。
这本书让我们意识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是否已经失去了理性思考的能力?媒体或许会告诉我们什么,但事实究竟是什么,还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去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