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席酒正酣。正值众人开怀畅饮之际,堂兄却因饮酒过量而情绪失控,对着所谓的仇人破口大骂。他誓言若无法为恨复仇,则会将此仇延续至子子孙孙,务求化解胸中的怨气。
堂兄自幼失去父母,加之家父亦早年孤孀,一家两代人都曾饱受饥饿之苦。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造就了他恩怨分明、有恩必报的性格。然而,他的固执也使他对过往的仇恨念念不忘。
面对堂兄的怒火,表兄和表弟试图进行劝解。他们规劝堂兄应以豁达胸怀看待世事,切莫因一时意气用事而徒增烦恼,毕竟年逾六十,不宜再如此执着于恩怨。
然而,堂兄的固执使他不愿轻易改变立场。表兄弟的规劝非但未能平息他的怒火,反而令其将矛头转向劝解者。眼看局势不妙,我便出言化解,称赞堂兄是"恩怨分明"之人。
语罢,堂兄激动的情绪渐趋缓和。借此时机,我深叹道:"唉!此‘恩怨分明’一说实有害人匪浅!"
众人皆感困惑。面对堂兄追问,我以‘玉不琢不成器’为例进行开导。我言明:美玉需经雕琢方能成器,人生亦是如此。所谓"恩人"与"仇人",恰似那雕玉之工具,虽方式各异,却皆致力于完善我们的品性。
我说到这儿,堂兄虽仍存芥蒂,已开始点头称许。最后,我总结道:处世应感恩戴德,而不必耿耿于怀。若无仇雠之心,则能减少诸多烦忧,得以安享生活之美好。
一番话后,堂兄如释重负,深饮一口,气氛重归融洽。举座共祝元宵佳节,并预祝新年无忧无恨,只存恩情,干杯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