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换代,并融入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人类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网络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的好处和实惠。
截至2012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2.1%。网民的上网方式也从最初的拨号上网,逐渐发展为以宽带和移动通信为主。在5亿多网民中,超过4亿人经常利用即时通信工具进行交流沟通;约2亿人使用社交网站进行信息交流;2亿多人通过网络购物;3000多万人利用互联网进行证券交易。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互联网使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网络为人们了解时事、学习知识等提供了便捷的条件。以健康的心态将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可以享受到诸多益处:开阔眼界、放松心情、拓宽青少年的求知途径,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促进学业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中,青少年的学习、娱乐等方面的个性特质都可能得到更充分的尊重与满足,从而有助于良好个性的发展。
然而,网络也因其高速、快捷、信息资源丰富且功能多样化等特点,成为许多青少年的最爱。但令人深思的是,沉迷网络荒废学业以及不良信息的诱惑欺诈行为时有发生。例如,北京一初二少年胡某因在网吧连续上网三天后回家偷钱,被阻止时甚至残忍地将其82岁奶奶用菜刀活活砍死。更令人寒心的是,在网吧被警察拘捕时,他竟然说:“杀个人算什么?我在网上一天随便随随便便杀好几十个!”这一血淋淋的例子提醒我们:对待网络必须慎重!
网络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巨大的影响。由于互联网上的内容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青少年在频繁接触各种繁杂的文化思想后,长期以往不仅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会对尚未成熟的思想成长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网络游戏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虚拟世界,脱离现实生活,导致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被破坏,甚至出现厌学、逃学或辍学等问题。一些青少年更易因此做出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由于网络的自身特点,不良信息难以完全堵住,因此只有通过加强对青少年网民的网络道德教育,增强他们的自律意识,才能实现文明上网,自觉抵制网络的负面影响。
作为学生,我们应遵守网络交往规则。要学习网络道德规范,明确基本的是非对错界限,强化网络道德意识,激发对美好网络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并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