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的小说《活着》,以平静而深沉的笔触讲述了徐福贵的一生。这个历经沧桑的男人,仿佛承受了世间所有的不幸。读完后,内心难以抑制地涌动着悲凉。
徐福贵出身富贵却是个败家子,赌博挥霍几乎让自己家徒四壁。唯一值得称道的决定是对婚姻的责任。他娶了同样出身富有的家珍,这位深明大义的妻子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整个家。
成为佃户后,徐福贵开始懂得为生活奋斗。他不再荒废,而是踏实地耕作,努力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然而命运总是无情地打断他的计划。被抓壮丁、沦为战俘,当他在生死边缘徘徊时,选择回家的责任让他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
解放后,徐福贵一家的生活看似平静。但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儿子有庆为了给县长太太献血而不幸夭折;家珍病重离世;女儿凤霞难产去世;女婿二喜意外身亡;就连乖巧的外孙苦根也只能因食用过量豆子离世。
面对如此无情的命运,徐福贵却表现得异常平静。他说:"活着就是活着,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这种豁达中透露出生命的坚韧。在这部作品里,余华并不是在教我们应该怎么活,而是在展现生命本身的特质:平庸、艰难、但又不得不继续。
《活着》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徐福贵个人命运的同情,更是对人性尊严的思考。在无尽的苦难面前,人依然可以选择如何活下去,即使前路渺茫,也要保持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