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牧羊人》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的一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孤独农夫在荒原上数十年如一日种树的故事。
一个人生活在荒山野岭会是怎样的感受?或是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或是对生活失去希望。故事中的牧羊人经历了丧子之痛,妻子也相继离世,温馨的家庭支离破碎,精神支柱轰然倒塌,只剩下孤零一人。这种情况下,他会有何感想?若是我,或许会混混沌沌度过余生,甚至选择结束生命,追随亲人而去。
然而,故事中的牧羊人不同常人。他并非因绝望而放弃,而是依靠信念坚强活着。失去亲人后,他并未被击垮,毅然离开农场,来到海拔一千二三百米的荒山。这里光秃秃的山上零星分布着野生薰衣草,废弃房屋残破不堪,烈日炙烤大地,狂风裹挟尘土。
面对如此恶劣环境,牧羊人为何而来?他要在这里播种希望,用双手改变这片土地。他放养了一群羊,养了一只狗,猎枪也擦拭得锃亮。每天种植一百棵橡树,从未间断。他知道,山上有了树,就会有生命。为实现这个信念,他始终不懈努力。
数十年过去,他的坚持终于结出果实。荒山变成了绿洲,溪流潺潺流淌,村庄拔地而起。土地变得肥沃,吸引城市居民前来居住。这里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个人活着,必须拥有目标。即使生活遭遇挫折,也不能失去勇气和信心。《植树的牧羊人》让我深刻领悟到一个道理:作为社会成员,我们不仅从母亲那里获得生命,也从社会得到成长环境。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并以行动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