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曾经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这句话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聪明的人不一定都能成才,而天资一般的人也未必不能成功。真正决定一个人能否成才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勤奋。
当然,每个人的智力水平可能存在差异:有的人思维敏捷,有的人则稍显迟缓。但是,请记住,敏锐的头脑如果不加学习也会变得迟钝;反之,即使是天资愚笨的人,只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和思考,也能够逐渐变得聪慧起来。纵观古今中外那些取得卓越成就的人物,他们无一不是因为勤奋才获得了成功。在他们成功的道路上,都闪耀着不懈努力的光芒。
举个例子来说吧: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他在小学时被认为是一个“愚笨”的学生。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选择了默默奋斗、刻苦钻研的道路。正是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让他最终成为了家喻户晓得伟大发明家。成名之后,当有人赞誉他是“天才”时,他却幽默地回应说:“天才是九十九分汗水加上一分灵感。”由此可见,成功的关键在于勤奋和坚持。
“笨鸟先飞”的故事同样值得我们深思:通过不懈努力,可以弥补天赋上的不足。懒惰则是自暴自弃的表现,即使是天才也终将荒废自己的才能。相反地,那些天资聪颖却不愿意付出努力的人,最终往往会一事无成。
比如,在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伤仲永》中讲述了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英才:五岁时便已经能够写出优美的诗篇。然而他的父亲只顾着利用他的才华去四处谋利,而忽视了对他系统的教育。到了十二岁那年,这个曾经的“神童”竟然连一首像样的诗也写不出来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一块璞玉,只有经过精心雕琢才能绽放出夺目的光彩;同样地,聪明的年轻人如果不珍惜光阴、努力学习,最终也会像南朝梁代的大才子江淹那样,“才尽”了为止。
荀子曾经在《劝学篇》中说:“积土成山,风雨随之而来;积水成渊,蛟龙自然聚集其中。”又说:“不积累跬步之功,就无法到达千里之外;不汇聚细流,就不可能形成奔腾的江河。良马一跃,虽能超过一丈,但若不行进十天,它也难以远达;驽钝的马走十天,只要坚持不懈,也能达到目的地。这就是所谓的‘坚持才能成功’。如果半途而废,即使是朽木也会坚韧不折;但如果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哪怕金石也能被雕刻成器。”这段话生动地告诉我们:取得成就贵在坚持。
对于那些天资稍逊的人来说,请千万不要自暴自弃。记住这样一句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要我们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学习和奋斗,就一定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