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寄语中秋》。
秋浓了,月圆了。上周我们刚刚送走了教师节,周四我们将迎来一个特殊的节日——中秋节。这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之一,仅次于春节,被称为中华民族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月亮最圆满,最明亮,也最美丽。因为象征着团圆,所以它又被称为“团圆节”。金桂飘香、花好月圆,在这美好的节日里,人们或是赏月、品月饼、走亲访友,不管以何种方式表达思念和祝福,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庆祝中秋?”我会说:中秋节是中华民族古老而又悠久的传统佳节,象征着一个民族的迷人魅力。它是艺术的体现,承载着我们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记忆。作为中国人,我们不仅享受它的美好,还要肩负起传承这份文化遗产的责任。
中秋最美的是亲情。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故事、倾诉心声,传递着共同的情感。亲情如同黑暗中的灯塔,荒漠中的甘泉,雨后的彩虹——它是我们在人生旅途中最温暖的依靠。
中秋最美的还有思念。“每逢佳节倍思亲”,明月高悬时,无论我们身处何地,都能感受到那份浓浓的乡愁与牵挂。圆月寄托着思念之情,传递给远方的亲人:愿他们心无忧恼,永享幸福;生活美满,欢笑常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你是否也曾在夜色中仰望那梦幻般的明月?那一刻,你会感受到月光下的柔美与宁静。与家人围坐,共赏圆月,分享美味的月饼,在诗词歌赋中尽享雅趣,这是一份难得的精神享受。
圆月懂得人心事;与家人共进晚餐,为远方的亲人送上真挚祝福,这是中秋节最温馨的传统。一位母亲将一块块月饼精心切好,仿佛也在为游子传递思念之情;举杯祝愿,共同分享生活点滴,更是情感最真实的流露。
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厚而绵长,同学们我们不仅要了解传统节日的表象形式,更要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精神价值。那些穿越千年的文化精髓,才是真正的时尚与永恒。正如古人所言:“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在这花好月圆的日子里,我们更加期盼国家统一、民族昌盛、国泰民安……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