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翻到一篇名为《一道论证题》的文章,起初并未生出太多阅读的兴趣。这类以科学实验为切入点、试图提炼人生道理的文字,总是让人觉得些许乏味。然而,当我瞥见文章末尾那个看似不经意的署名时,眼中不由自主地放出了光芒:
北京大学。
这篇文字的核心论点并不难理解:只要下定决心,高中一年足以弥补任何遗憾。而作者用自己堪称传奇的经历,完美诠释了这一命题,并以高考总分650分的耀眼成绩考入北大,为这一结论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章中,这位文科学霸以一种近乎炫耀的姿态,列举了自己在努力前及每一个重要阶段各科的具体分数。而我这个理科生,则用一个看似有些讽刺性的分数"444分",悄然开启了属于自己的论证之旅。
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剖析自己,那样做无异于撰写一份检讨书。作者已经提醒过我们,这场持久战可能会颗粒无收,因此我早已做好了充足的思想准备。更重要的是,我必须直面来自家庭的巨大压力。
那么,就这样吧。一年后,如果我能证明这个命题在理科生的身上同样成立,就不必非得像"非北大不嫁"那般执着。我对高考这件事向来只有模糊的目标,偶尔提及某所学校,更多是对自己敷衍或是随口一提罢了。
但为了论证的完整性,也为了体现出我的决心与豁达,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底线:上外。这是没有遗憾的最低标准。
倘若最终未能如愿,那也好吧。人生何处不遇挫?得看淡一些。不如学禅参道,在内心的修持中寻找答案。
借用作者的肺腑之言,与所有在理想主义道路上艰难前行的朋友共勉:
希望有理想的人,请一定不要轻易向现实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