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以椰树闻名于世,被誉为"椰林王国"。省会海口市素有"椰城"之称。在这里,椰文化已深深融入当地民众的生活之中。
海南岛上种植椰树的历史可追溯至汉代,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目前,全岛椰子种植面积达2万公顷,年产椰果6000万到7000万个。
椰子浑身是宝,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其主要用途包括:
- 椰肉可加工成椰蓉等制品;
- 椰油可作为食用油和化工原料,用于制造蜡烛、肥皂等多种产品;
- 椰奶是一种营养价值高的天然饮品;
- 椰壳可用于雕刻制作工艺品或提取活性炭;
- 老椰树的树干可制成精美家具;
- 椰根还具有药用价值,可以治疗痢疾。
据不完全统计,椰子的综合利用方式已达到360多种,因此它被誉为"宝树"。
海南椰子分为高种和矮种两大类。其中以高种为主,主要用于生产果实和经济利用;而矮种则多用于观赏或嫩果采摘。目前,海南正在大规模引进爪哇杂交良种椰子,种植面积已达130多公顷。
在自然分布上,海南的椰子树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文昌、琼海、万宁、陵水、崖县等地。这些地区的椰子种植面积约占全岛的40%,产量则占全岛的30%左右。其中以东郊镇最为集中,享有"椰子之乡"的美誉。
海南人民对椰子怀有深厚的感情,将椰树视作吉祥之物。每逢节日,家家户户都会制作香甜的椰子糕,祈愿生活越来越好;新婚夫妇也喜欢在门前种下象征吉祥的椰子树。
椰子树高大挺拔,枝叶婆娑,挂满果实,令人心生喜爱。尤其是在蓝天白沙映衬下的海边,棵棵椰树宛如一根根直立的南天柱,彰显着海南人民勤劳勇敢的精神风貌。特别是早期在琼崖纵队长期坚持孤岛斗争的革命精神,更赋予了椰树特殊的文化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海南椰子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相信在未来,海南椰文化必将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