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生长在农村的18岁少女。确切地说,"生长"这个词或许更为贴切,因为我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那个常被他人提及的地方,叫做"乡村"。
在这个年纪,生活似乎总是充满矛盾。有人认为18岁的我们正值青春年华、意气风发,我却觉得这更像是一个转折点。一半的热情与好奇,一半的迷茫与困惑。
作为一名区一中的学生,每天的生活都在书海中度过。教室里总能听到纸笔沙沙作响的声音,同学们埋头于作业和试卷之中。每当下课铃声响起,千百名学子便如同受惊的飞鸟般争相涌向食堂和宿舍。
我不禁常常思考:为何青春一定要与梦想绑定?为什么生活总是显得那么匆忙?大人们总说:"高考是你唯一的出路。"可这句话真的正确吗?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家庭里,我不知道该怎么去验证这些说辞。
母亲常说:"你不用给自己太大压力,尽力就好。"但每听她说一次这样的话,就仿佛在心里添了一块砖,日积月累,总有一天会让人喘不过气来。我明白她的苦心,只是那些话总让我感到负担更重。
家中有四个孩子读书,靠着父亲在外打工的微薄收入和母亲打理小卖部的钱勉强支撑。哥哥的情况更是让人心疼:他本该选择专科院校减轻家庭负担,却因为父母的一再坚持,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想法,选择了这所远在省城的学校。
记得那天,当我跪在地上替哥哥求情说:"爸,我们就让他读专科吧!"时。父亲只是默默地拿起烟斗,没有说话。我知道,那是因为家里已经欠下了一屁股债。
我也曾试图改变自己的未来。通过一位老师的介绍,我参加了当地的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的公益活动。在那些日子里,我对传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只是一次短暂的接触
后来,在一个雨后的傍晚,我鼓起勇气加了那位老师的微信。看着"发送好友请求"的提示框消失,我的手心还在冒汗。
在我的印象里,杂草敏就是这样一个形象:平胸、南方女孩、怀揣着对梦想的执着。而当我再次遇见那个来自北方的男孩时
我想,有些事情注定要在命运的安排下发生。就像杂草敏与阿北那样纯粹的爱情,可到了我的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