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诗人杜甫从洛阳向华州赶路,天色昏暗之时错过宿店,在这荒凉之地寻得一个破败村落——石壕村。这里断壁残垣,蓬篙满地,十室九空。望着村东一缕炊烟,他直奔而去。
老房东一家人生活困苦:一对年逾花甲的老人,还有一个因战乱而守寡的儿媳和尚未断奶的小孙子。他们衣衫破旧,大人小孩都面黄肌瘦,显然是长期忍饥挨饿所致。
杜甫旅途劳顿,和衣躺在房东炕上,很快进入梦乡。约二更时分,村中狗吠声起,伴随着急促的打门声打破了沉寂。诗人被惊醒,借着惨淡月光向外观望,意识到又来抓壮丁了。
老人披衣翻墙而出,消失在夜色中。紧接着,破旧的大门被拍打得乱响:"开门!开门!人都睡死了吗?"凶狠的叫骂声令人惊心。老妇人哆嗦着走到门口,颤抖着手拉开门栓。
差吏们闯入屋内,凶猛地吼道:"你们家的男人呢?叫他快出来!"老妇人流泪哀求道:
"长官,我们原有三个儿子都去邺城当兵了。最近小儿子捎信说,他的两个哥哥已战死沙场。死去的总算解脱了痛苦;活着的人还在熬……求您行行好…"
"老东西,罗嗦什么!快交代还有什么人!"一个差吏打断她的话,厉声喝问。
"就剩下吃奶的孙子..."老妇人抽泣着说。
"有小的没老子吗?"一声怒吼未完,一个差吏挥舞皮鞭就要闯入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