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自古以来,人们就明白世上并无完美无缺之事。正如人们常说:“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确实,只要你细心观察,用心体会,就会发现,残缺也是一种独特的美。
断臂维纳斯为何能吸引无数学者的目光,历经千年仍让人为之倾倒?正是因为她的不完整。她那丰腴而饱满的身躯,让人赞叹于这巧夺天工的艺术品;而她缺失的双臂,又激发了人们无限的想象。正是这种残缺,赋予了她广阔的想象空间,也正是这种残缺,使她成为了永恒的美。她的残缺,是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美。
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为何能吸引众多游客,在历经百年沧桑后,人们仍在此驻足凝视?因为它的残缺。从那些残存的断壁中,人们可以想象出它昔日的辉煌;而那些焦黑的石柱,又在无数中华儿女心中燃起了壮烈的屈辱之火。面对这些残垣,人们不会忘记曾经的摧残;面对这些断壁,中华儿女也不会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正是这种残缺,提醒着人们那些不可忘却的血债,也正是这种残缺,使它经久不衰。它的残缺,是一种悲壮的美。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面对红颜老去的残缺,李煜感受到了亡国的忧思;“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面对故国落寞的残缺,刘禹锡感受到了家园的凄楚;“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面对枝头花落的残缺,李清照感受到了心力交瘁的无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面对沉舟病树的残缺,刘禹锡还看到了新生的喜悦。
那么,面对生命中的残缺,你又看到了什么呢?是悲观地摇头叹气,黯然神伤?还是勇敢地面对,探寻残缺中所蕴含的美呢?
记住,“人无完人”。即使你竭尽全力,也难以获得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生。既然如此,何不擦亮双眼,去发现生命中的残缺之美呢?学会欣赏他人身上的残缺之美,学会接受自己身上的残缺之美。用那双能够欣赏残缺之美的眼睛来观察世界,用那能够接受残缺之美的臂膀来拥抱世界,你会发现,并非只有完美无缺的人生才能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相信我,残缺,也是一种美。